
当前位置:首页>
反射性癫痫
抗癫痫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骨质疏松吗?
发布时间:2022-10-19
很多癫痫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,一般短则2年,长则5年甚至更长。其中,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是否会导致骨质疏松是患者非常担心的问题。
抗癫痫药物
会导致骨质疏松吗?
研究表明,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会影响骨代谢,加速骨矿物质流失,导致骨质疏松。尤其是对儿童来说,这些对骨骼健康的影响会直接降低他们成年后的峰值骨密度,这意味着增加了他们成年后因外伤而骨折的概率。
与正常人群相比,癫痫患者骨量减少、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分别为1.3~3.8倍、1.7~3.8倍和1.7~6.1倍。
为什么抗癫痫药物
会导致骨质疏松?
目前报道的许多抗癫痫药物都与骨代谢有关。这些抗癫痫药物多为肝药酶诱导剂,如苯妥英钠、苯巴比妥、癫痫酮、卡马西平等。可能的机制是药物引起代谢异常,维生素D活性降低,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和降钙素分泌增加,导致患者骨代谢异常。
同时,酶诱导剂可能还有一些其他机制,如苯妥英钠可以直接抑制钙的吸收。临床常见的抗癫痫新药有丙戊酸钠、拉莫三嗪、托吡酯、左乙拉西坦、加巴喷丁等药物作为非酶诱导剂。
由抗癫痫药物引起
骨质疏松该怎么办?
首先需要强调的是,千万不要擅自停药或减量,要严格遵医嘱服药,否则癫痫反复发作;
在有条件的前提下,尽量选择对骨骼健康影响不大的药物;
如有不良反应,及时反馈给医生,做出相应的预防,实现早发现早治疗,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。一般来说,抗癫痫药物对骨骼的损害是长期作用的结果。随访期间可以定期检测骨代谢的相关指标,如钙、磷、碱性磷酸酶、骨密度等。
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,要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;
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和负重锻炼。